交聯電纜進水受潮除端頭進水外,更多的是由于電纜敷設過程中電纜護套的損壞,再就是施工現場和交叉作業導致電纜損壞(大型工程機械的破壞也不少見)。
電纜進水后,在電場的作用下,會發生水樹老化現象,導致電纜擊穿。水樹是直徑在0.1m到幾微米充滿水的空隙集合。絕緣中存在的雜質、氣孔及絕緣與內外半導電層結合面的不均勻處所形成的局部高電場部位是發生水樹的起點。水樹發展過程一般在8年以上,濕度、溫度、電壓越高,水中所含離子越多,則水樹發展越快。
根據我們目前的技術力量和現有設備,要處理進水電纜是比較困難的(如采用熱氮氣加壓吹燥)。在實際操作中,如果發現電纜頭進水,只能是鋸掉前端幾米,看一看里面是否干燥,如果不行就繼續向前鋸。但如整條電纜已進水,就無能為力了。
因此,電纜進水應主要以預防為主,通過長期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以下幾條對策:
(1)由于絕緣中的雜質、氣孔等是水樹發生的起點,因而電纜質量的好壞對防止水樹老化至關重要。
(2)保證電纜頭密封良好,對于鋸開的電纜端頭,無論是堆放還是敷設,均要用塑料密封起來,建議采用電纜專用的密封套,防止潮氣滲入。
(3)電線敷設后要及時進行電纜頭的制作,因條件限制確實無法立即制作的,將電纜頭密封包好后架空擺放。
(4)提高施工人員的技術素質,加強電纜頭制作工藝的管理,可有效防止在制作過程中電纜頭進水。實踐證明一旦電纜進水,則較早出現擊穿現象的往往是電纜頭,因而電線頭制作得好,可以延長電纜的整體壽命。
(5)由于條件的限制,本地的電纜敷設均采用直埋或電纜溝形式,沿海地區多為鹽堿地,加之排水不暢,造成電纜溝或電纜井中時常有積水。因此在前期規劃時,就應與土建施工方及時協調電纜溝、涵洞與電纜井的設計,便于電纜溝(井)的排水。同時,電纜溝中預埋支架,把電纜用支架撐起。
(6)當電纜敷設好、電纜頭制作完成后,在移交運行管理部門正式投運之前按規定要做一次直流耐壓泄漏試驗,一切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當在運行中發現電纜有問題,就要管理人員加強監控及時處理。